【读书笔记】《关键对话》

2024/2/8 读书笔记半月读

# 推荐序

  • 不能拿着技术找场景,而是从场景出发,用技术去满足需求。

  • 首先去寻找那些没有被很好满足的需求,再去寻找合适的技术去满足这样的需求。

# 第八章 程序员创业创富

  • 用于生产的生产资料越抽象,利润越高。因为抽象的生产资料成本几近于零,过去生产是需要使用土地、矿产,但现在用数据就可以创造价值,数据成本很低,这就是IT公司的价值机制。

  • 想办法把同一份时间卖出去很多回。

  • 要跟行业牛人去交流,这一点特别重要,跟行业牛人交流是提升认知最快的方式。

  • 如何把自己打造成能赚钱的人,我补充一个特别基础的能力:就是能够制作完成完整产品、完整服务的能力。

  • 如果你除了工资还想赚更多的钱,那么只有一个选择,不仅仅参与生产,而且要组织生产。

  • 先别想那么大。先解决一个问题,能不能做出一个完整产品或者完整服务。如果你能够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服务,100万个人一年给你出5元,你就能一年赚500万元。

  • 一旦你生活当中某一个焦虑不见了,你的整个判断系统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 要以5度的角度仰视这个世界,把自己的目光放在距离头顶80厘米高的位置。

# 第九章 “90后”程序员如何创业创富

  • 创业肯定是不确定的,创业方向就是在不断的内外碰撞中去寻找的。今天要想做的是A,做着做着成了B,到上市的时候可能变成了C,发财的可能是D。

  • 创业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没有成功是瞬间的,任何事情都要积累。很多人看别人成功,并不知道其前面有十年的积累。

  • 积累是很有必要的,早期就是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去乱碰,找到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想是没有用的,想是想不明白的,只有干才能干明白。

# 第一十一章 程序员创业如何避免踩坑

  • 底层逻辑就是创业要解决一个问题,解决用户的痛点,给用户创造价值,这是要学习的,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创业公司,都是找到一个市场痛点,通过技术方法做产品展现,解决用户痛点,获得价值,然后市场有用户买单,有收入有利润。

  • 在细小的操作层面上的一些事情,一定要多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

  •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父。操作层面,多看别人失败的做法,底层逻辑上要多看其他公司是如何成功的。

  • 很多技术人创业时都会有个误区:觉得做一个产品比别人好,就可以来创业。其实市场是很残酷的,你需要思考,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到底有什么价值,如果已经有玩家了,为什么你还能做这件事情。如果想不清楚,茫然做一件事情,可能很难成。

  • 很多时候最厉害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广泛得到应用的技术,只要拿出可靠的技术抓住市场,能服务用户就可以。首先要想的不是模式或者技术有多牛,而是面对的问题是不是真的痛点,用户是不是真的很困扰,是不是能够养出一个大公司。

  • 对于判断一个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很难总结出一个简单的标准。如运动手表,你也不能说是伪需求,但真正有运动习惯的人,其实有很多其他的解决方案。

  • 很多解决方案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而不是挑战人性。

  • 有些需求免费有人用,但一旦要钱,这个需求还能否存在?

  • 判断真需求和伪需求,第一是从人性角度看,有没有违背人性;第二就是客户愿不愿意付费。

  • 一个新技术出现之后,和原有的需求结合,产生一系列新的产品。作为技术创业者,也可以学会思考新技术与现在的各种场景结合,会产生什么新的变革。

  • 技术创业者容易掉进的坑有两个:一个是比较固执的思维模式,一个是比较唯技术论。

  • 找天使投资人的时候,要让自己的故事精练。我原来在给美国人打工的时候学会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件事情15分钟都讲不明白,这个事情继续往下讲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要么是你的故事没有讲好,要么你没有搞清楚别人的背景。

# 第一十二章 创业者如何做程序员培训创富

  • 使命、愿景、价值观,并不是说给其他人的,而是说给自己的,因为你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让你心累心碎,但要一直坚持向前走,就需要有意义和理由。

  • 培训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学习效率的问题。只要能实现用户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不管在线还是线下,都是好机构。

  • 经历周期会让你平静地看各种变化。

# 第一十三章 技术趋势创富

  • 开源能让全球范围的人一起去协作,他们属于不同时区、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但可以为了同一个目标、不计回报地共同做一件事儿,这是非常伟大的。

  • 开源最大的点是通过影响力撬动商业价值转化,马斯克推动他的开源,也获得了世界的关注,也可以驱动其他团队跟上来,给他压力,在帮他找到战斗的感觉。

  • 开源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协作模式。也就是开放共享协同,这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

  • 不同的人可以利用开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念,不管服务用户还是商业化,还是为国家去构建基础的软件。

  • 创业过程中,赚钱是手段,而不是目标。如果把创业赚钱作为目标,大概率创业是赚不到钱的。

  • 项目通过开源方式发布出去,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市场反馈,包括全球市场上有人给你提问题,或者挑战你。其实对于小创业团队来讲,质疑也是特别有价值的,因为背后可能是真正的需求,是潜在的客户。

  • 开源模式有利于团结,包括吸纳创业团队之外的生态成员。其中可能有爱好者、布道者,这是构建技术生态和未来商业生态的重要切入点。

  • 开源整个项目能够促进技术和团队的快速迭代能力。甚至说将来有一天,因为运营、资金、疫情等问题项目不能再持续,项目做出的贡献可以持续对行业有价值。

  • 对于小团队和开发者,可以通过开源快速地找到市场,快速地对接需求,在一个小圈子里快速获客,甚至获得天使投资人的关注。

  • 基于开源的产品,提供云服务作为商业化模式,这些项目的估值也很高。模型已经在技术圈和投资圈被证明是可行的。

  • PLG,即通过产品驱动增长,这与开源的理念特别接近。

  • 以产品为主导,就会产生用户裂变。如TiDB这样的开源数据库,早期通过开源社区布道,获取销售线索并完成转化。

  • 从这个角度看,开源能够在商业层面快速去获取订单,带来裂变增长,同时获取用户反馈。用户反馈可以带来商业正循环,最后通过云服务完成一键部署。

  • 开源和商业化相辅相成。开源可以促进商业化,商业化可以反哺开源。但无论开源还是商业化,都不是我们的目标,只是途径。

  • 开源一定能带来个人非常大的成长。让你持续学习、保持好奇,这样大家也不用担心所谓的35岁危机了。成长分为三块:第一,做开源会让你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第二,持续做开源,通过分享可以认识到一群非常有意思的人,获得更多观点和反思去成长;第三,持续做开源,会让你从公司跳出来看,拥有更大的视野。

# 第一十四章 程序员如何在AIGC浪潮中创富

  • 现在AIG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浪潮刚起来的时候比较像,一两个程序员就能干,并且能赚不少钱,这是新一波机会。

  • 一个技术往往大家会高估五年内的表现,低估十年内的表现。AI技术从出现之后,经历了很多次起起落落,有投资创业火热的时候,也有商业模式很难找到的时候。

  • 从开发者角度看,AIGC有可能是最近五年新技术趋势里增长曲线最猛的,与移动互联网第一波的感觉很像,几个程序员开发一个App放在App Store上,莫名其妙就火了。这就是符合大潮流和大趋势的、能够变大的特征。

  • AIGC解放了图片的生产力之后,能改变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如智能辅助驾驶、AI艺术训练、骨科医生X光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支撑我们坚定不移地把这个创业项目做下去的原因。

  • 只有程序员自己玩AIGC打动不了消费者,因为没有美感的图片打动不了人心。而AIGC确实能够创造很多照片,设计师这种艺术工作者可以从中挑选出能打动人心的图片,吸引力是很大的。然后就能看到这个领域出现了一级引爆、二级引爆、三级引爆的过程。

  • 每个程序员都应该思考:这么大的浪潮中,是不是有我做事的空间?我判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程序员,利用小程序测试各种垂直领域,如二次元这样的亚文化群体。

  • 现在是巨头时代,大家只能在巨头的生态中做事。抖音上来先砸100亿元,让大家陪他玩,这个模式没什么意思。但AIGC给了大家新的希望,一两个草根程序员很可能找到一个特别小的垂直点、利益点、创富点。

  • 在全世界的开源社区中已经有这样的势头了,在AIGC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后,就会有特别多有创意的人能够在一个垂直的小领域里边找到机会。

  • 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分为两大势力,一个是中国互联网巨头统治的商业场景。例如,大家都活在抖音的叙事背景里,通过抖音去做电商直播。另一个就是区块链。但区块链在中国没有很好的土壤,虽然区块链不是由巨头主导,但给普通创业者的机会不是很多。到了AIGC时代,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中国能光明正大创业同时又可以摆脱巨头阴霾的机会。

  • 不光是疫情原因,因为互联网统治一切,我们的工作、生活一直处于熵增的过程,不断在内卷,在有限的竞争环境里进行你死我活的博弈,实在找不出能够打破现实世界熵平衡的机会。

  • 目前来看,很多人愿意在AIGC上创业,愿意在AIGC上付费,说明这是一个有效的增量市场。

  • 每个人在生态中都有位置。SD的开源是有扩散效应的,核心是搞开源的程序员,第二层是艺术设计师的加持,产生了感染力,让用户能够参与到里面。网上还有人专门提供生成词,并且可以收费。那么现在整个生态里面到底有多少种角色呢?

  • AIGC整个生态会把以前移动互联网里所有的角色都拿出来试一遍。移动互联网行业里,有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有PGC,有UGC,还有社交内容的生产,这些环节都会有小伙伴去尝试。

  • 猪八戒可能会添加提示词的交易。还有沙盒游戏里面,也有生态,有经济系统,那一定也会有人在其中尝试。为什么这些对程序员比较重要?因为这些生态是现成的、可以赚钱的生态。

  • 程序员没有必要从头搞生态。成熟的生态,只要有开放的平台接口,程序员都可以利用先天优势搞一下,这属于成本低并有正向激励的机会。

  • 底层的逻辑还是创作者经济商业模式。从PC时代到抖音时代,全民都可以去创作,然后带来很多流量,流量就会形成经济系统。要么把流量直接变现,要么通过流量聚集起一个小生态,在小生态里进行一些其他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创作者经济网络。

  • 利用AIGC,生产力从原来一天只能生产两三张图变成能生产几百张图。生产力的提升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改进和变革。

  • 技术一定会带来认知差,有认知差就有机会。

  • 程序员群体转行的机会其实不多。但每次技术的诞生,都会带来转行机会。抓住机会对个人来讲就是质的飞跃,反之有时候工作可能都会丢,所以是机会也是挑战。

  • 通过开源机制打造全民参与的浪潮,三山五岳、五湖六海的奇人异士,说不定就有人做出什么好东西。所以千万不要搞小圈子。SD的口号就是“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大家都跟着它玩,他就发大财了,大家跟着发小财。

  • 开源也在改造行业,不仅仅是图片行业和版权行业,不仅仅是抖音带来的短视频行业。图片版权会带来很多商业摩擦,限制传播性。

  • SD通过开放源代码、开放版权,就是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去构建AIGC的公共物品。以前谷歌等公司的AIGC都不是公共物品,因为它们设置了很多的门槛,普通人很难获取一些资源。

  • AIGC释放了大规模模型的力量去创造公共物品领域。从今天开始,人类再去构建新时代的公共物品,这个公共物品一定会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 程序员群体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你就想赚点儿小钱儿,可以对AIGC进行包装和封装,通过定制化服务给甲方做点项目也能养家糊口。

  • 随着进入AIGC的人越来越多,今天国内是几十万人在参与,下个月一定会到几百万人,明年可能就是上千万人参与,其中还包括大量消费者。用户的需求五花八门,我们公司每天都接到成百上千的需求,询问能不能做中国风的模型,能不能做婚礼上的卡通人物模型。这些问题都来自垂直模型的构建。

# 第一十五章 开发者工具与程序员创富

  • 未来世界的趋势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开发者集中精力在自己的业务上。

  • 通过将开发工具免费,形成了巨大的流量,而且这个流量是客户端和云端的流量。我们基于这个流量做生意,如云厂商的对接、给开发者提供便宜的云资源。另外一块是广告,因为开发者人员做的应用需要变现,于是对接了很多广告平台和广告主,通过广告平台做流量分发,开发者可以获得收益,广告主也能获得宣传推广。

  • 开源模式带来了一个流量池。如果一个项目开源了,能够获取到的流量是不开源的10倍还要多。开源还有一个最核心的商业模式——云服务。国外成功商业化上市的开源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云服务来收费的。

  • 标准的按照日活的收费服务,我们的免费其实也是为了获客,让客户的业务可以快速上线,达到一定的用户规模后肯定要收费。

  • 《Borland传奇》,讲的就是一家做开发者工具的公司发展历史,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国外开发者市场的情况。我发现国外有很多做开发者工具,甚至做组件的公司都生存得不错,但在中国就不太行,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 在欧美可以直接销售开发者工具,如IDE产品,但在中国,甚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不太行得通。大家为了获得一个更大的市场,基本都免费了。这与发达国家客户的付费系统和付费能力有关。

  • 国外的开发者生态非常喜欢做标准,但国内很多不同的企业做集成的时候,每个系统的对接都有自己的标准。让我们经常生出“开发者何苦为难开发者”的感觉。

  • 开发者工具的基础产品肯定都要免费。从商业机会上看,个人工具很难收费,企业可能会购买。而且,企业购买的核心可能是协作,如果你需要周围的同事之间协作,企业就需要购买这样的产品。所以,协作生产力工具对于企业来讲,可以变成收费的核心点。

  • 不仅仅在开发者工具领域,国外所有领域都会有标准组织,大家也都会加入标准组织,影响标准,通过标准组织来进行行业协作。这些标准组织是行业内生的需求,企业都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虽然是竞争对手,但在行业里要有效进行竞争,把市场做大,让大家都有肉吃。

  • 国内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文化,企业之间不讲求协作,国内的企业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迭代,可能还需要一两代企业家才会悟到这个道理,才会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

  • 中国企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感,虽然雇人需要几十万元,购买专业服务也需要几十万元,貌似差不多。但领导者往往会选择雇人,而不是考虑用人成本,因为这时候要的是掌控力、安全感和灵活度。所以,外部服务要想被采用,性价比需要明显超过企业的用人成本再加上安全感。

  • 中国现在各行各业,包括技术领域,大家都缺乏对标准的敬畏。

  • 生态其实包括上下游,但中国的生态好像在黑暗森林里,大家都在防着上下左右到自己的领域里面来,有这样的心态,很难让大家开放。

  • 随着公司都在裁员,预算紧缩,不折腾,不采购,所以短期是利空的。但二线互联网公司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逐渐会意识到:养人的成本最高。如果经济转好,大家也会思考要不要招那么多人,如果招人,就需要找专业的厂商提供专业的服务。所以这个是长期利好。

  • 中国社会过去几十年发展得太快了,客户这些年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值得信赖的产品和服务。

  • 客户为什么不愿意采购SaaS,或者经常希望你能私有化部署,甚至要源代码。其实客户就是希望能够全局掌控,不希望有一天发生意外,无法控制。

  • 从引擎导流到云服务,也就是我们的uniCloud。我们发现客户不喜欢被巨头绑定,所以我们做了标准的引擎,让用户更加信任。

  • 中国市场是我们的技术决策者在做决策,一线工程师决策权很小。国外更多的是自下向上推动的,一线开发者的决策权非常可观,基于实践角度觉得有意义,就会引入项目中。

  • 国外的产品进入中国没有什么机会。从商业化角度,做非常大的本土化适配,无论产品还是商业模式,都很难落地。但开源项目,或者大厂在国内做布道,提升品牌形象还是很重要的。国外中小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没有什么机会,反而中国的开发者产品和服务走向全球还是很多机会的。

# 第一十六章 云原生与程序员创富

  • 中国的公有云厂商,大部分水平不够,尤其是认知。美国有做云原生数仓的公司,提供新形态的存储方案,通过大规模、高性能、分布式来提升能力,抛弃了传统硬件、传统数据库的思维模式,做出新型的产品。

  • 云原生本质还是商业上能够用更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获得竞争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的需求驱动的。

  • 公司有很多新人,他们工作时间并不长,但对云原生认知很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被原来的教条和经验捆住。我们不应该拥抱过去,而应该拥抱未来,各种积极的技术和趋势。

  • 从架构师角度,今天构建云原生,不是为了让工程师更难,而是让开发变得简单,尤其是针对业务工程师,让他们不需要关心环境,只需要把代码写好,把算法写好,把逻辑写清楚。

  • 程序员,要在这个行业里生存,或者混得更好,永远绕不开的就是必须学习。这个世界是很残忍的,如果不能跟上技术趋势,就会被淘汰。我每天花大量时间在看代码,因为我需要了解最新的思想,有了思想才能指导公司的发展。

  • 程序员要了解这些技术产品和工具,学习过程中能带给你新的思路,因为任何一个技术的诞生背后都有理念。

  • 传统运维就是做三件事情:搬机器、插网线、装操作系统。今天的运维其实是系统可靠性保障工程师,也就是系统工程师。

  • 程序员有两种,一种是系统工程师,一种是业务工程师。如果你做架构设计,其实更偏向于系统工程师。有培训机构卖课程,传递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把运维岗位的价值降低了。我们看国外的系统工程师,通常他们的薪水比业务工程师要高。

  • 云计算相关的技术,主要是系统工程师的工作。公司内部要决策要不要上云原生,背后的逻辑在我看来就是:公司要不要工程化?软件开发要不要工程化?软件开发要不要体系化?要不要做一个高质量的软件?要不要做一个技术先进的团队。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你就不需要云原生。但这样的公司,我认为也是一家没有希望的公司。

  • 站在普通工程师的角度,如果自己要成长,想成为一个架构师或者CTO,那云原生这个技术毫无疑问应该是要学习的。

  • 如果一个程序员要保持自己能快速地接收新知识,能够不被那么多纷繁复杂的技术困扰,根本上还是要回归本质,回归计算机原理。如果基础知识扎实,你可以很快做出判断。如果没有基础,只靠死记硬背就很难理解。

  • 做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基础最重要,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计算机行业的历史,永远就是新瓶装旧酒。当一个新技术在眼前的时候,不要看纷繁复杂的名词,因为很多技术名词都有商业的诉求在里面。

  • 中国的云厂商和国外的云厂商最大区别就是API糟糕得要死。没有API,产品之间融合成本就很高,导致客户被迫使用全家桶。全家桶又做不好。这种现象也发生在中国提供软件或者SaaS的厂商中,大家都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中。

# 第一十七章 在硅谷如何做开源创富

  • 搞了很久的社区,大家都不付钱,但等到社区的人拿到生产环境了,那就有公司愿意付费了。

  • 开源模式非常有优势的一点是:不需要销售,不需要找到客户,因为对方是开发者,都自己搞好了,对方打电话过来就是为了给你付费,因为对方不能在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上线。

  • OpenCore。也就是开源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开源的,但有些功能是闭源的。闭源的能力主要有几种:如企业内部协同的部分,单个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软件,但带到公司环境要使用的话,就会发现付费之后更好用。

  • 很多好的开源项目一开始并不是从商业化角度来思考的。很多时候就是发起人要解决自己的一个问题:我有一个需求,我有兴趣做一下。

  • 做开源为什么一定要开发者友好?因为如果你的受众不是开发者,其实不需要开源。我们看到很多SaaS软件都不开源,因为没有必要,受众不是开发者。

  • 软件可以很复杂,但上手一定要很简单。

  • 开源的好处是不需要做很多市场工作。这种模式类似于用toC的模式做toB市场,用互联网公司的方法,让很多人都能把这个产品用起来,然后提升转化率。如果不开源,就需要做很多市场行为才能说服其他人使用,如需要有很牛的人来站台。

  • 开源软件只要做到足够流行,就能想办法做成云服务。

  • 欧美一些公司有针对业务场景理解很深刻的开发者人员,他们的决策其实更容易得到上层CIO、CTO的尊重。当然,海外开发者的话语权更重一些。但最近几年,中国IT行业也在发生这样的改变。开发者的决策权逐渐在被得到尊重。

  • 开发产品的时候,要让开发人员用得很爽,但最后收钱的原因是让公司负责人接受的特性。

  • 早期投资其实投的就是创始人。市场上的早期项目,估值和地区、历史时间段相关,不太一样,与二级市场也有很大关系。

  • 一旦公司有收入了,就可以按照ARR来计算未来的收益。

  • 当公司需要管理销售团队时,创始人可能需要找到适合的人才来帮助他们实现销售目标。

  • 公司在增长阶段,需要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当公司能够让产品的销售额增长10倍时,它需要有一个机制来帮助销售团队更好地推销产品,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 创业公司需要先有一个厉害的产品,然后要能够销售出去,并且有一定的销售机制和能力。其次,如果公司能够实现增长,达到规模的扩张和盈利,那么估值就会变得更高。最后,对于创始人来说,跟随市场风口融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渡过难关。

# 第一十八章 行业趋势创富

  • 回首过去这十几年,其实很多出海的一些创业品类,我认为绝大部分其实都适合程序员去做,如面向海外普通C端消费者用户的付费工具软件。这种模式在国内不太成立,但是在海外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市场是成立的。如视频编辑修复工具、图片编辑修复工具、PC手机设备管理工具、数据恢复工具等,在深圳这样的公司还有好多家,虽然收入体量小,几千万元不太大,但是净利率还是挺高的,我看到的至少就有两三家。

  • 还有就是2014、2015年,国内出现了几波做工具流量矩阵,然后以流量矩阵去做广告的公司。如猎豹、APUS,这种也是典型的程序员创业的项目。

  • 还有很多也跟程序员相关,如游戏、网络文学小说、语音聊天房、视频直播等,这些领域都出现了很多厉害的公司。这些属于虚拟内容出海,可以规避掉对海外本地化的要求,因为全球不管在哪个区域,人性还是相通的。

  • 除了toC,还有很多toB的,如跨境电商类的管理软件、营销类的SaaS软件,很多公司的CEO都是程序员出身,如店小秘等公司估值都已经几亿美元,甚至一二十亿美元。他们面向的客户很多是跨境的中小卖家,以及海外本地的一些中小卖家。

  • 如果你在国内做中小客户的SaaS软件,很多时候不太成立,但在海外是可以成立的。有一种说法是国内的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1.8年,但海外很多小客户的生命周期可以高达7.6年。所以,做海外市场的一些中小客户软件,这个逻辑可以成立。

  • 面向海外本地的中小B。我在上海看过一家企业,它服务于欧美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华人小超市,给他们提供一套软硬件的产品。他们的团队能力,如果以国内同行的水平来比,水平并很高,但是他们服务的客户付费能力要比国内好很多。

  • 出海面对的客户付费能力比国内强,但产品要求比国内低很多。所以,我认为这块还是有很明显的红利。

  • 当然,政府机构也会挑创业公司的毛病,做得不对罚一笔款。但如果你翅膀够硬,还可以去找律师来跟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抗去打官司,只要赢了,还可以继续做。

  • 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只要法律没有限定,就可以去做,大胆创新。但只要列入管辖范围,就需要接受管制。

  • 程序员要去做出海,一定要利用我们的优势兵力攻克一个边缘或者比较冷门的方向,这是战略上的选择,很重要。

  • 我们程序员到底有哪些优势?基础软件、尖端核心科技,我们肯定是要仰视欧美的。但国内很多偏数字化能力、偏应用层面的软硬件,包括制造业比较发达,在很多方面其实可以俯视全球很多地方。还有就是国内内卷能力也是一流的。像“007”“996”,这种对财富的渴望,也是全球其他地方难以望其项背的。

  • 程序员做出海,首先要利用我们的优势,然后在海外本地尽量能够建立当地的人脉圈子。例如,能不能找到当地的一些服务商和合作伙伴?如何找到?如何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

  • 出海时,合规层面会存在一些地雷。商业上你可以呈现狡猾的一面,但还是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 Web 3领域能写智能合约的工程师是非常热门的职位。有一个数据统计,大概全球去年Web 3的企业有9000家左右,但在GitHub上写智能合约的程序员不到5000人,相当于一个企业连一个人都不到,所以个职位是非常紧俏的。谁先学会,谁就在出海技术上获得很大的先机。

  • 如果现在你在大厂有出海的项目,一定要积极参与。虽然,我们也看到很多出海项目会夭折,但是对个人程序员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积累经验的办法。

  • 心态。前几年咱们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比较好,90%的程序员可能对出海都一无所知。现在,可能很多人都想踏入这个领域,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担心年龄大、学习能力不强、语言不行、没有掌握最新的技术或者适用性不强,这其实是一个心态问题。

  • 调整心态,不是为了去做分享、总结或者给谁看,而是为了自己的学习。如果是学习心态,就会比较放松,比较开放。出海可能第一件事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它变成是一种学习过程,这种心态更容易帮助我们成功。

  • 保持学习的心态,定期给自己充电,多学一些新技术。在出海上不管硬技能还是软技能,都有很多要去提升的地方。

  • 除了基础的语言、工具,如果你身处本地,你就会发现文化背景等因素产生的小差异。如果不在本地或者观察足够细,可能会忽略掉那些信息。

  • 欧美的付费能力比较强,市场也比较大,包括游戏、电商、各种各样的付费软件。然后慢慢开始到中东、东南亚。最近还有人关注非洲、南美洲这些市场,但我认为这些地方整体市场还没有特别成熟。

  • 如果卖货能够赚钱,它会带动为这些卖家提供服务的一些软件需求。给东南亚一些卖家提供ERP、供应链分销、海外仓物流都会慢慢成熟起来。还有围绕TikTok周边的一些衍生工具,这些都是机会点。

  • 中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虽然国家人口不多,但UP(单客户价值)值可能是其他国家的3~5倍。如电商,客单价一般高达140美元,其他国家平均四五十美元。所以在中东也出现了不少比较成功的公司,做语音聊天房、游戏,甚至拼音输入法之类的公司。很多CEO其实也都是技术出身。

  • 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用工成本越来越高,这是趋势,IT企业的全球化招聘也是大潮流。

  • 中国互联网行业比较发达,像电商、社交、游戏、消费、金融这些领域都是全球领先的。所以相比其他各地的这类公司,不管印度还是乌克兰,他们没有这些业务经验,也没有这个行业背景。所以,如果中国工程师能够叠加技术经验加行业经验,对海外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

  • 如果是美国公司,招国内的程序员,招聘成本肯定更低,Zoom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实际上它是一家美国公司,但它在中国有大量工程师,整体降低了工资的成本,优势更明显了。

  • 面向新疆市场的输入法软件。它第一步的切入点是比较垂直。国内当时主流输入法是搜狗、百度输入法等。但这个产品面向新疆市场,也就是维吾尔语。这是一个典型的三级火箭的商业模式。

  • 底层靠输入法可以累积几百万的DAU(活跃用户数量),慢慢上面做软件产品的延伸,包括游戏。后来这个产品延伸到整个中亚,还有中东等伊斯兰地区。这个团队把自己定位成伊斯兰世界的小腾讯。

  • 项目的开发者本身之前也没有说有接触多少什么中东、中亚的这些地区的人,最开始主要还是靠留学生,这些国家在国内的一些留学生慢慢去建立认知,包括自己产品的一些用户数据,经过这样一些反复分析,慢慢建立了自己的认知。

  • 这个项目的成功还是从一个小点切入,慢慢去切大公司没有注意到的市场,通过比较边缘的产品慢慢累积竞争力。这是典型的出海避开国内巨头的创业案例,可以供大家参考。

  • 认识的一个朋友,也四十多岁了,在中国属于比较高龄的程序员。之前也是有稳定的职业,但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对职业有不同的期待,想摆脱这样的生活,寻找新方向,于是去学智能合约知识。前期他也没有机会练手,就做了一件事情。去年NFT比较火,他就把各个网站IP藏品价格、升值的排名做了汇总,做了一个小网站,只是排名,也没有交易。做完之后就有访问,当时就有一个交易所找到他去做智能合约开发,他也毫不犹豫去做了。

  • 做一段时间后,他又觉得项目压力比较大,工作节奏和之前大厂没有什么区别。于是,他又再次跳出来,因为有了经验,就启动了一个小项目,去做智能合约审计。因为现在智能合约跟钱打交道,担心有漏洞,他就创办了一个个人工作室,帮前期不太成熟的项目做审计。工作量不大,凭借他之前的经验,不管收入还是模式,都取得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 以前我们做一款共享软件,放广告或者让人注册来获得收益。现在可能会发行一种NFT,和一个License相似,但不同的地方在于License竟然还可以交易。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买了,这个阶段我在用,当我满足这个阶段之后或者我不需要了,就可以将其转让出去。很多工具和网站如果让开发者愿意持续做,其实可以发行带有权益的NFT。后面可以持续开发新增的功能,可能首批只发放3000枚。随着用户增加,这些可能不够用,于是就产生了交易。交易本身在用户之间流传没什么,但对于发行方来说,竟然可以有版税收入。这就是说,我们做了一套软件,可以源源不断地有钱进来。这和之前简单的放广告的模式,有非常大的不同。这种出海带来的模式变化非常多。

  • 产品可以做不同类型的版本,这种商业模式对于一个程序员或者工作室,一下子可以拿回相当于几十万美元体量的收益,后面如果生态足够好,工具够好,源源不断有人使用,就可以一直都有版税收入。这比又去开发新功能,去卖新版本要轻松得多。

  • 出海大品类下面有很多个小品类,每个小品类都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圈子。例如,做跨境电商和做软件出海的肯定不是一帮人。所以首先还是要想清楚自己属于哪个圈子,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入这个圈子。

  • 所有这些品类其实圈子都很小,很容易找到的,每个圈子都有几个著名的KOL(关键意见领袖),他们会建立公众号,影响力都很大。基本上关注几个人,差不多你就能了解一半了。

# 第二十章 程序员如何在元宇宙行业中创富

  • 什么是体积视频?我们的定义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刻画走到最高阶段,就是体积视频。

  • 元宇宙需要游戏引擎和AIGC技术,尤其AIGC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自动扩展地图和自动扩展边界在元宇宙中一定要实现。

  • 我们现在的数字人已经可以做到2.5K,满足了手机和很多娱乐行业的需求,但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4K,这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时间。我们认为,这是有意义的,因为如果能够做到4K,视频将变得沉浸式,从而颠覆现有的视频标准。

  • 现在很多元宇宙的数字人形象都是卡通,但是人们需要的是写实的数字人。从卡通到写实就是绝对的刚需。我们的目标是颠覆程序CG生成的模式,实现驱动完全写实的数字人,成本和实现效果上都要完全胜出。

  • 现在的元宇宙还处于手工阶段,都是用代码垒起来的,生产力很低。因此需要更高级的生产力工具,能够高效、自动化地创造元宇宙,甚至低代码和无代码。

# 第二十一章 程序员如何在量化交易行业中创富

  • 在期货中预测涨跌幅,要在其中过滤掉噪声,寻找规律,而且这些规律不一定稳定,这里面有很多坑。

  • 更复杂的场景是股票,但由于很多真正决定涨跌的信息是缺失的,因此根据信息预测很难。在这种博弈情况下,国内常用的做法都是采用多因子体系,类似于机器学习,通过很多维度打分,然后回测数据。

  • 程序员不要走传统量化的路,应该基于自己的背景和工程上的优势,利用更大的算力和更深度的模型,采用增强学习等方法寻找潜在的规律,脱离传统的模式,从而获得更高的维度,充分发掘数据中的价值。

  • 学习量化交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成体系化的学习和具体策略的实践。对于想要在本科时就进入量化行业的学生,建议申请美国金融工程的Master学位。同时,布斯商学院的开源金融工程课程也是不错的学习资源。在进行体系化学习时,需要打好基础,如学习线性代数、随机分析等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编程技能。

# 第二十三章 程序员如何通过远程工作创富

  • 研发管理的本质是两个指标,一个是工作效率,另一个是工作质量。

  • 软件的核心关键角色是产品经理和架构师,分析清楚之后把任务拆解出来。软件开发项目中绝大部分投入是程序员,我们通过远程方式在这个平台对他们进行管理。产品经理和架构师可能有两三个人,但能够同时并行多个项目,并让程序员通过远程方式进行开发。

  • 程序员和设计师这两类人群,应该是除了翻译之外最多的两种远程工作者。

  • 软件开发的核心在于对需求和产品设计的准确性,只要做到这一点,开发团队就能100%还原产品设计。

  • 远程工作的便捷性是有的,最大的问题还是甲方的不专业。大家不会定义需求,不会布置工作。

  • 在中国的软件开发行业,甲方需求变更是非常常见的。如果需求分析做得不对,软件项目最后的交付很难成功,甚至要白干一场。因此,在我们的团队中,产品经理是核心成员,而开发不是核心成员。产品经理对于一个项目成功交付的重要性超过50%。

  • 赚钱的能力与你能够输出的价值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 第一,你的技术能力本身要做到独当一面,在某个领域成为专业的技术人才。第二,在程序员这个领域,一定要做一个软件,不管大小。虽然软件的复杂度越来越高。

  • 不管职业生涯中是不是远程,只要能力提升,收入一定会得到提升。

  • 做远程工作的程序员还需要学会选择客户。如果客户的需求过于模糊,我们可以帮助梳理,但如果梳理不清楚,最好是绕开,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把一个陌生人教育成为一个能够沟通的人。这件事情过于困难,要学会节约自己的时间。

  • 项目经理或者产品经理给了任务之后,一定要有三个明确的反馈:第一个是你对任务是否理解,如果不理解,肯定做不了。二个是这个任务需要评估时间,也就是预估工时。第三个就是安排在什么时候做。

  • 如果你有各种技能,而且技能能够相辅相成,你的收入是能够加倍的。

# 第二十四章 女程序员的程序人生与成长

  • 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把需求想清楚,否则对程序员伤害非常大。

  • 当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大环境的时候,就需要加强锻炼,提高效率,同时让项目组尽量想清楚,减少不必要的重写带来的损失。

# 第二十五章 程序员如何转向管理者创富

  • 如果一个程序员想要转向管理,技术能力肯定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机会就不会出现。

  • 研发人员通常的思维方式是非黑即白,要么对,要么错。但是,管理要的是灰度,没有绝对的对或错,问题是模糊的。

  • 做管理,必须接受灰度。面对同一个人,即便使用同一种方法,不同时间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做事和处人是密不可分的。做事,需要有突出的长处,追求出类拔萃,尊重客观规律。但做人则需要情商,不能有明显的短处,追求融洽合群,理解人性并尊重个性。

  • 大约2/3的程序员在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时,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障碍是放权问题。

  • 从程序员转向管理者最大的瓶颈是不肯放权,因为放权会带来失控感。但是,一定要放手,否则团队无法成长,永远依赖你,你也永远是最忙最累的。

# 第二十六章 IT从业者的推荐阅读书单

  • 阅读之后,最重要的是阅读量带来多少思考量,思考量又能带来多少行动量,行动量最终带来多少改变量。

  • 看书不仅是为了眼前所需,更是一种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 很多人认为自律就是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但并不是这样,你一定要和自己和解,不要把压力搞得很大。你可以尝试每天用5%的时间做小小的改变就行。

  • 很多事情做决策的时候,只靠一个方法论是很难解决问题的,你需要很多方法论,而广泛的阅读能让你获得更多方法论。

最近更新: 10 个月前